本帖最后由 谢晓衡 于 2021-1-6 21:00 编辑
谢晓衡中篇小说《红烛》
作者简介: 谢晓衡(笔名:谢川),作家,诗人,现居湖南衡阳。在各地报刊杂志发表散文、诗歌、小说。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《苍茫岁月》、《桃花村的女人》、《一再疯狂》、《雨母山恩仇记》,诗歌集《蔚蓝的诱惑》,散文集《永远的红杜鹃》,短篇小说集《瞬间的记忆》等。
《红烛》内容简介: 残疾青年刘春林出生在海滨小城的一个渔民家庭,他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在家。为了寻找生活出路,他与同学周晚生外出打工,半路上被田老师劝回。在田老师劝导下,刘春林渐渐树立起人生的理想,挑战不幸的命运,要象保尔那样与苦难抗争,战胜不幸的困境和贫穷。但生活似乎并不垂青于他,而是不断地给他设置障碍。刘春林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,一次次从挫折中站起来,在小城开创起家教事业,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,并以此获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。他们冲破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重重阻力,最终走上圣洁的婚礼。
目录 第一章 出走 第二章 落榜 第三章 重创 第四章 生存 第五章 爬起 第六章 开端 第七章 情蔻 第八章 拒绝 第九章 打击 第十章 婚礼
红 烛〔中篇小说〕 谢晓衡著
第一章 出走
1. 浩瀚无边的大海从晨曦中苏醒,波浪拍打着海岸,发出浑厚的声音,一群白色的海鸟在岸边的树林上起落,飞翔…… 滨海的这个小县城又开始忙碌起来。 刘光浩与大女儿刘雅珍扛着鱼篓回到镇东的家中,人还未进门,二女儿雅萍和小女儿雅秀就迎了出来,争相嚷道:“爸爸,爸爸,哥哥跟晚生走了,到很远的地方打工去了。”雅萍说着递过来一张字条。 刘光浩将鱼篓往屋门边一扔,没好气地说:“走得好,不让他吃亏他不晓得深浅。”说着从墙上取下一张网来,坐在凳子上整理着网绳,并不理会她们。雅珍开始做饭。 刘光浩见雅萍还拿着字条站在旁边,便伸手拿过来:“阿珍,他写着啥?” 雅珍看着纸条,念道:“爸爸,我跟晚生到外面找事做,没有跟您商量,请原谅。我会照顾自己的,切勿耽心!儿:春林。” 2. 简陋、狭窄却很整洁的房间里,年约四十的田老师正在收拾着一只小背包,她将一头乌发用皮筋扎在脑后,回头微嗔地对坐在写字台旁看书的丈夫说:“你呀,儿子放在他自己外婆家,这有什么不放心的,偏要我去跑一趟!” 丈夫侧过脸来,扶了扶眼镜笑着说:“嘿嘿,本来是该我去接他,可是恢复高考以后,我实在重任在肩呵。这不,假期都要给毕业班补课。只好有劳夫人你了。” 田老师:“行啦,你是校长,正忙得不亦乐乎!”她抬头望了一眼墙上的石英钟,接着说:“时候不早了,我走了呵!”她提起背包,走到丈夫跟前,弯下身子在他脸颊上吻了一下,旋即向门口走去。丈夫摸了摸了脸颊,摇着头笑了。 3. 开往省城去的普客列车停在站台上,正在上人,大批提包携袋的旅客蜂拥而上,把车门堵得紧紧的,其中大部分是准备外出打工的人。 车站服务员在大声喊着维护旅客秩序,但人们似乎没有听到,还是拼命地挤着嚷着,有的人则从车窗里爬上车去。 周晚生背着行李急匆匆地从检票口走出来,走了几步又回转身去催促着落在他后面好几米远的一个十七、八岁,柱着一枝拐杖的残疾小伙子。 周晚生:“刘春林,快走啊,车要开了!” 被称作刘春林的小伙子提着一个黄布书包,飞快地划动着左手中的木拐杖,身子一窜一窜地往前走,脸色涨得通红,额头上涌满汗珠。 他们来到车门附近,上车的人太多,根本上不去。刘春林跟在周晚生的后面往前挤,一不留神就被挤得摔在地上。他赶紧爬起来,拍着身上的尘土。 周晚生将背包交给刘春林:“春林,你给我拿着,我先上去。”他拨开前面的人,钻进了人群。 不一会儿,周晚生从一扇打开的车窗里伸出头来,喊道:“刘春林,快从这里上来。” 刘春林绕过人群,来到车窗前。他把行李递给周晚生,然后一手抓住窗边,一手撑着拐杖,使劲向上一窜,半截身子就进了车箱,周晚生用力把他拉了进去。 随着一声哨子,列车“哐当”抖动了一下,便徐徐启动了,春光下的那个小县城,渐渐向后移去。列车加速运行,车尾是两条闪着亮光的路轨。 4. 列车在原野上行驶着,车箱内拥挤不堪,车门边和过道里都站满了人。 刘春林和周晚生在紧靠厕所的一个装垃圾的塑料桶旁席地而坐。旁边座位上的人不时往桶里吐口水或扔果皮垃圾,他们只好忍受着。周晚生从背包里掏出两个熟鸡蛋,把一个塞在刘春林手里:“上了车就不怕了。来,吃个鸡蛋垫肚子。” “你吃吧,我不饿!”刘春林推辞道。他撑着拐杖站起来,眼睛好奇地望着窗外飞逝而过的春天的旷野,稚气的脸上露出倔犟和刚毅的神色。 周晚生已吃完一个鸡蛋,拍了拍身上粘着的蛋壳,对刘春林说:“这儿真不是人待的地方,你等着,我到前头去看看有没有座位。”说完便起身向车箱里挤去。 同在一节车箱里的田老师起身去上厕所,她走到垃圾桶边时看见了坐在地上打瞌睡的刘春林。她吃惊地蹲下身子,拍着刘春林的肩膀喊道:“刘春林、刘春林……你怎么在这里?” 刘春林抬起迷惑的脸,懊然地望着田老师:“田老师……” 田老师不解地问:“你怎么一个人出来了,到哪里去?” 刘春林羞涩地低着头,涨红了脸,他呐呐地说:“我是跟周晚生一块儿出来的,退学后呆在家里闷得慌,我们到省城去找事做。” 田老师:“事先联系好了吗?” 刘春林默默地摇着头。 田老师有些生气地说道:“你们怎能这样瞎闯呢?一定是周晚生拉你出来的吧,他人呢?” 刘春林微微仰起头说:“是我自己出来的。” 田老师:“你爸爸同意你出来吗?” 刘春林:“我没跟他说。” 田老师叹了一口气说:“周晚生再怎么着也是健康人,他至少也可以做苦力,而你呢?” 刘春林直起脖子,“我也能找到工作的!” 田老师抚着他的头说:“是的,你也能找到工作,但是现在不行,因为你还没有这种能力,人家凭什么聘请你?”说到这里,她扶起刘春林笑着说:“好啦,先不说这些,到我的座位上去坐吧,下车再说。” 周晚生找了一圈又折了回来,远远看见田老师和刘春林在一起,调转身子便走。 田老师把刘春林安顿好,自己站在过道上,用眼睛搜寻着周晚生。 5. 省城火车站广场上,熙熙攘攘的人流,五光十色的广告牌。 田老师和刘春林站在出站口旁,不停地向出站的人流中张望着。出站的旅客都已走完了。还未见到周晚生。 刘春林失望地对田老师说:“老师,晚生可能不敢见您,自己悄悄走了。” 田老师:“我们走吧,到我父母家去住,后天跟我一起回家。 6. 田老师带着刘春林和她自己五岁的儿子冬冬在逛书店,他们在琳琅满目的书架前倘佯着。 田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。在儿童读物柜台前,她儿子嚷着要一本《故事大王》。 田老师拿着选定的几本书到收银处交款。 他们来到一处铺满绿草的街心花园里。活泼可爱的小冬冬在跟别的小朋友一起滑滑梯。田老师和刘春林坐旁边一个石凳上,看着那些小朋友们在春天的阳光下嬉戏、玩耍。 田老师收回目光,望着刘春林说:“春林呵,你母亲去世以后,你怎么突然就退学了,班主任张老师到你家去了好几次,你都躲着他,为什么?” 刘春林深感愧疚地低声答道:“我爸不让我上高中,再说家里也没有钱……” “所以你这就跟着周晚生出来了!你想到自己能干什么吗?” “我也不知道能干什么,反正觉得出来总比在家好,还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。”刘春林低着头嘟哝道。 田老师显然有些激动了,她深情地说:“你这样做不但不能减经家里的负担,而且还会毁掉自己的一生。你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个人吗?” 刘春林:“听说过。” 田老师:“这本书就是他写的,你好好看看吧!”她打开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封面,在扉页上写着:“希望你像保尔一样,做生活的强者!”写罢,她将书递到刘春林手里,诚恳地说:“春林呵,人为理想而活着,要象保尔那样有一个追求奋斗的目标,碌碌无为是没有出息的。你可以先在家学点东西,一个人起码要有一技之长,要有改变命运的信心和勇气,这样才能做个有用的人。学习上有什么困难,可以来找我,好吗?” 刘春林感激地点着头。 田老师忽然想起了什么:“那一次我们班照的集体合影相,你有没有?” 刘春林:“我从那天起就离开了学校,没参加照相。” 田老师:“回去我把那张照片给你,留作纪念。” 小冬冬已玩得满脸通红,田老师向他招着手:“冬冬,玩够了没有,我们回家吧!” 7. 省城火车站,一大群旅客正在进站。田老师一手拉着冬冬,一手扶着刘春林,跟在人群后面,缓慢地走着。在入口处,刘春林恋恋不舍地回过头去,望一眼那些还在建筑中的披着绿色防护网的高大楼群,太阳正从建筑物的后面冉冉升起来。 8. 刘春林坐在沙滩上,手捧着田老师送给他的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那本书,正目不转睛地阅读着。大海翻滚着碧波,碧波上闪烁着金片似的点点阳光。 刘春林抬起头来,将目光投向海天相接处。灰蒙蒙的远方。有一个雄浑深沉的声音从大海那边传进他的耳朵里(画外音):“即使到了生活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,也要找到活下去方法,使你的生命有价值。”他像在细细咀嚼着这句话的含意。 一阵海风掀起他的书页,将一张黑白照片吹落在沙地上,那是田老师送给他的班级同学集体相。他拾起照片,凝视着。 9. 刘春林的记忆回到四年前。 学校的操场上。同学们在上体育课,女同学练习投篮球,男同学在单杠上练习引体向上。体育老师吊在单杠上给男同学做着示范:“大家注意看,这样双手握紧杠杆,两手间的距离稍大于肩,然后臂部用力,将身体往上提升,这叫引体向上。你们按次序来做一遍。” 同学们排成单行,一个一个地做着,他们不是引不上去,就是引到一半又掉下来。旁边的同学捧腹大笑。 周晚生双手抓住单杠,憋足劲,满脸涨得通红地往上引,一连做了五次,终于坚持不下了,两手一松跌坐在沙坑里。 刘春林站在单杠下,老师走过去对他说:“你的腿不方便,就别做了,反正我会让你的体育及格的。” 刘春林扔掉拐杖,单脚站立着,说道:“不,我能行!”他身子往上一跳,双手拽住了杠杆,然后曲起臂膀,将身体向上引去,一下、两下、三下、……十下…… 10. 刘春林用下巴扣着膝盖,凝视着照片。海涛在他耳畔回旋,随着涛声,画外响起《草原之歌》那轻柔的旋律。 11. 三年前的秋天,海边的树林里。几十个中学生围坐在一堆篝火旁,他们在举行一次篝火晚会,正玩着一种联词造句的游戏。一个同学说完上句“力争上游”,便轮到赵燕说下句。赵燕涨红了脸,憋了半天也没想出合适的词来。同学们开始起哄,要罚赵燕唱歌。赵燕硬着脖子,偏着头,似笑又不笑,羞嗒嗒地站在那里,极力拒绝着这种处罚,口里不停地说:“我不会唱歌,真的不会!” 田老师笑着鼓励她:“赵燕,唱就唱一个吧,怕什么!”同学们也纷纷喊道:“是呵,怕什么?”赵燕还是不肯唱。 同学们嚷得更厉害了,又是拍巴掌,又是打吆喝,赵燕用双手遮着脸颊,欲逃出人圈,被同学拉住。大家笑得前仰后合。火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,焕发着青春的光芒。 坐在人群中的刘春林见赵燕下不了台,就拄着拐杖站了起来,鼓起勇气对大家说:“赵燕没有音乐细胞,我来替她唱吧!”众人一听,一致反对道:“你这是哪门子英雄,不行!” “这不行,不能坏了游戏规矩。” 周晚生则大声说:“刘春林替她唱可不行,要不他们来个男女声二重唱好不好?”大家又是一阵哄笑,齐声说:“好,欢迎他们来个二重唱!” 刘春林先是想帮助赵燕摆脱窘境,没想到把自己也连累上了,正不知如何是好。这时的赵燕倒是镇静了下来,她放下手掌,微昂着头,出人意料地笑着说:“二重唱就二重唱,有什么了不起!”她望着正睁大眼睛呆在那儿的刘春林说:“唱什么,《草原之歌》怎么样?” 刘春林无奈地点着头。 在一阵掌声和欢笑声中,他们羞涩而又勇敢地唱了起来:“在那遥远的地方……”甜美的歌声在秋天的夜空荡漾着。 12. 刘春林正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,码头那边传来机动渔船的马达声,他抬眼朝码头望去,看见父亲和大妹雅珍已驾船靠上码头。他急忙站起身,拍掉身上的沙粒,走了过去。 刘光浩和雅珍抬着鱼篓从船上下来。雅珍看见刘春林站在岸边,便一边走一边喊道:“哥哥,你怎么就回来了!”刘春林应了一声,怔怔地看着父亲。 刘光浩扫了刘春林一眼,喊道:“愣着干什么,还不把船上的鱼网收拾一下!” 刘春林恍然醒悟似地,赶紧把书放进裤兜里,走到船上去收拾鱼网。 13. 刘春林和雅珍坐在门前的坪地上织鱼网,雅萍、雅秀则一人拿着个红薯在吃着。 赵燕骑着一辆自行车从县城那边过来,见春林、雅珍在织鱼网,便跳下自行车,把车支在路边。赵燕是个面容娇好、体态半满的女孩,两条粗黑的辫子搭在肩上,浑身漾溢出少女所特有的蓬勃生气。 赵燕走到刘春林身旁,微笑着说:“春林,你回来了?听田老师说,她是在火车上遇到你的。” 刘春林勾着头只顾织网,脸却红到了耳根上。 雅珍招呼赵燕坐下,一双手飞快地织着网,她说:“赵燕姐,今年的渔讯早,你们家的渔具早就准备好了吧。” 赵燕:“我妈不让我爸出海了,年后他就在街边摆个烟摊儿。” 雅珍:“你爸的身子骨也是不如从前了。” 赵燕:“可不是吗,他们都老了,我们却连工作都还没有。” 雅珍:“听你妈说,你舅舅不是要把你弄到水产收购站去吗?” 赵燕把发辫甩到后面,说:“想是这么想,可是谁知道进不进得去,人家还要进行文化考试呢!我也不抱什么指望,还是自己想办法吧。哎,雅珍,现在恢复高考了,你怎么不去试一试?” 雅珍停下手中的活,捋着额前的秀发说:“我哪是念书的料啊,还是在渔船上呆着吧。” 赵燕又转向刘春林,真诚地说:“春林,恢复高考的事你听说了吧,你也该去试试,凭你原来在学校的成绩,准备一下,兴许能考中!” 刘春林抬起头,面含忧郁地说:“我高中都没有念完,哪能考大学,再说我的身体就不合格。” 赵燕一脸认真的神色:“高中的功课可以复习嘛,身体残疾怎么啦,数学家华罗庚不也是残疾人吗?你要有信心才对。” 雅珍笑着说:“赵燕姐,你今天是怎么啦,一个劲儿的劝别人考大学,你自己是不是早就进入竞技状态啦?” 赵燕收住笑容,正色道:“我知道自己是块啥材料,在校时成绩最差,这辈子跟大学无缘了,来世呀,我定要考上清华!”她一边说一边站了起来:“不玩了,我还要去给我爸推货柜车。” 刘春林放下鱼网,好像要跟越燕说什么,终于只是望了她一眼,又织起鱼网来。 越燕走到自行车旁,回过头又对刘春林说:“春林,今天已有好多人到街道李主任那里报了名,你真的应该试一试。你要是报名,我就帮你去找资料。” 刘春林忽然丢下鱼网,说:“赵燕,麻烦你帮我借点资料,我这就去找李主任报名!” 14. 街道办事处,李主任用一块抹布在擦拭着办公桌,然后又将桌子上的文件摆放整齐。这位留着齐耳短发的中年妇女是这个街道办事处的主任,此刻,她正准备下班回家。 刘春林气喘吁吁地走了进来,有些羞涩地说:“李主任,我来打搅您一下!” 李主任热情地招呼刘春林在对面的凳子上坐下,笑着说:“春林呵,是不是也想报名考大学。” 刘春林缅典地说:“是的,但是不知道象我这样的身体情况,够不够得上报名条件?” 李主任肯定地说:“怎么不够条件?你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,那年初中会考还是全区第一名吧!你虽有残疾,生活还是可以自理嘛,读书不会有困难的。”她拉开抽屉,从里面拿出一份表格交给刘春林,说:“你把这张报名表填一下,明天再交两张免冠照片来。” 刘春林接过表格,并没有马上填表,他低着头坐在那里,半信半疑的样子。 李主任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,以鼓励的口吻对他说:“有这么好的机会还犹豫什么?现在搞四化建设,正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,国家会人尽其才的。你放心填吧,真有什么事,我给你去说说。” 刘春林接过李主任递过来的钢笔,伏在桌上认真的填写表格。 15. 刘光浩杠着一捆鱼网走出房门,对坐在院子里洗衣服的雅珍说:“阿珍,洗完衣裳跟你哥把晒在外面的鱼干收进来,天要下雨了!”雅珍洗着衣服应道:“嗳,知道了!” 赵燕骑着自行车向这边走来,与刘光浩打着招呼:“叔,你出海呵!” “没有,就在近海转转。”刘光浩把一只宽沿竹斗笠戴在头上。 赵燕放好自行车,提着一个网袋走进刘家院门,问:“雅珍,你哥在家吗?” 雅珍直起腰说:“他在屋里看书呐。” 刘春林见赵燕来了,放下书本,站起身让座。赵燕把网袋放在桌子上:“春林,你要的复习资料我拿来了,有高中的全套课本,还有新出版的高考复习大纲,你看还需要什么?” 刘春林不好意思地看着赵燕:“已经足够了,真是太谢谢你啦!” 赵燕抿嘴一笑:“老同学了还这么客套!你就好好准备吧,等你考上了大学,我这做同学的也光荣光荣!” 刘春林一本一本地清点着复习资料,把它们放在自己的床头,对赵燕说:“我会努力的!” 雅萍和雅秀打打吵吵地自外面跑进来,她们在争着一个布娃娃。 16. 深夜,小县城里大部分灯光已经熄灭,月亮朦胧地悬在天上。刘春林的家还亮着灯光。透过窗户,可以看到刘春林正坐在桌子前,就着一盏小台灯,埋头演算着数学题,在他面前布满了写得密密麻麻的练习纸,桌上、床上堆着各种书籍。 睡在对面床上的刘光浩翻了一个身,他睁开眼睛,见灯还亮着,抬头看钟,已是凌晨三点,便大声说:“都三点钟了,你这是在玩命还是干啥呢!” 刘春林一面写着一面说:“您睡吧,我没事!” 刘光浩吼道:“你没事,开着灯我可睡不着,快关灯睡觉!” 刘春林仍在埋头做习题。 刘光浩见自己的话没起作用,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,二话不说地走到桌子边关掉了台灯。 黑暗中,刘光浩还在骂着:“大学是个个都能考中的吗?你这个样子考中了也没有用。” 刘春林一动不动地坐在桌子旁,深深地叹了一口气,说:“爸爸,你不要说得这么难听,我不考就是了!” 刘春林很不情愿地躺在床上,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。他张着眼睛仰望窗外的月色,一行泪水自眼角流了出来。 从他的眼睛里,画面推出波涛汹涌的大海,并伴随着田老师亲切的声音:“希望你象保尔一样,做生活的强者!” 刘春林一下子坐起来,悄悄拉开抽屉,从里面摸出一只手电筒。他用被子将自己整个地蒙在里面,借着手电筒的光亮,趴着身子做习题。 17. 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,雅珍给两个妹妹挟菜。 刘光浩已经吃好了,拿着水烟管走到外面的院子里独自吸着。 周晚生走了进来,他一身西装革履,留着油光铮亮的发型,与几个月前的他判若两人。 周晚生:“大叔,在这歇着呵。”他递过去一支盒装烟。 刘光浩:“这不是晚生吗,你啥时回的?” 周晚生:“回来有两天了。” 刘家兄妹听见外面的对话也一齐走了出来。 刘雅珍:“晚生哥,你不是在省城一家饭店当服务员吗,干得好好的怎么就回来了。” 周晚生:“服务员有什么好当的!这回我算是开了眼界,人家大城市的爷们特爱吃海鲜,我何必舍近求远往外跑呀。这不,回来准备倒腾咱们这儿的土特产,保准赚大钱哩!” 刘光浩:“你小子千万别瞎折腾,这海鲜水产可是国家统一收购的物品?” 周晚生:“大叔,您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,眼下是啥年月了!”他转向刘春林:“哎,春林,我是特意来跟你说点事。” 他们走进春林的屋里,坐下。 刘春林:“什么事?” 周晚生:“上次在火车上幸好没被田老师看见,不然我也没有这么大的收获。告诉你吧,我拧了一个密码箱,得了一笔钱。” 刘春林一怔:“这不是违法犯罪吗,你怎么干上这种缺德事了!” 周晚生:“谁常干那种事哩,这不回来做正经生意了嘛!我想好了,咱俩合伙收购海鲜,主要是海龙和海马,这俩玩意是名贵药材,特好卖,很赚钱。我们就以你的名义办个证,怎么样?” 刘春林想了一下:“对不起,我没有钱,况且我正在复习考大学!” 周晚生:“咱俩都没念过高中,你考什么大学?这是白白浪费赚钱的机会!” 刘春林:“虽然没读过高中,只要多下点功夫,我看是没问题的。有了文化,还怕没有赚钱的机会吗?” 周晚生:“你是残疾人,大学恐怕不会接收的!” 刘春林:“只要我成绩优秀,争取大学特招录取!” 周晚生失望地:“看来你是不愿合伙了。我不勉强你,你要想干了就尽快说一声,不过我跟你讲的事千万别跟任何人说!” 18. 刘光浩的腰腿痛又患了,他斜靠在床上,雅珍用小竹筒在给父亲的腰部打着火灸。炉子上正熬着中药。 刘春林坐在桌旁看书,两个小妹妹一会儿跑进来,会儿跑出去地打闹着。刘春林望着她们,无奈地闭上眼睛。 雅珍:“雅萍,你听话,不要逗妹妹哭好不好!” 雅萍撅着嘴巴:“我又没有逗她,是她自已要哭嘛!” 刘光浩吼道:“你们这些没用的东西,都给我滚出去!” 雅萍、雅秀都不作声了,愣愣地站着,刘春林卷起桌子上的几本书,走出房门。 19. 一望无际的蔚蓝色大海平静而神秘。刘春林家的一只小渔船就搁在离海水几米远的沙滩上。刘春林爬上小船,举目四望,这倒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。 刘春林在船上坐下来,打开书本,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地。 日头已经偏西。大海开始涨潮,海水慢慢向沙滩爬上来。 刘春林靠在船壁上,全神贯注地看书。海岸上,雅珍在呼喊着春林吃饭,他没有听见。 潮水正悄悄地压过来,刘春林一点也没有觉察。 潮头逼近小船,一会儿就将小船掀翻过去,刘春林掉进了海水中。 他拼命挣扎着,一连呛了好几口又苦又咸的海水。 海潮将刘春林连同他的木拐杖推上沙滩。雅珍终于发现了哥哥,惊慌地跑下去,把他拉到岸边。 惊魂未定的刘春林指着海潮:“我的书……” 20. 县城的街道上人车稀少,显得有些冷清。夕阳给道路两旁的树木拉出长长的影子,知了躲在附近的树枝上发出幽长的鸣噪。不远处的楼房里隐约飘出《甜蜜的事业》的主题歌曲旋律。 赵燕与一名男青年有说有笑地从一家商店出来,她走到街边打开自行车锁,向那名男青年笑了笑,就推车走下人行道。男青年站在原地向赵燕挥着手掌。 赵燕骑着自行车不紧不慢地走在街道上,象是在聆听着这飘扬的歌曲。当她转过一条小巷时,看见刘春林正用手扶着墙壁不停地咳嗽着。 赵燕来到刘春林的身旁,跳下车子:“春林,你这是怎么啦?” 刘春林:“没事,下月十七号开始考试,我刚从街道办事处拿准考证回来,可能是走急了。”一边说着又使劲地咳开了,眼泪都咳了出来。 赵燕:“不可能,你一定是病了!”她伸手去摸春林的额头,“还说没病,你在发烧呵,我送你去卫生所吧。” 刘春林:“我不去,真的没事,谢谢你!”咳嗽。 赵燕:“不行,你这样会越拖越重的,来吧,我用车推你去看病!” 刘春林不再理会赵燕,拄着拐杖向前走。 赵燕追上去,硬拉住春林不让他走,大声说:“对自己生命都不负责任还算是男人吗?” 刘春林望着她,不再坚持,顺从地坐到自行车的后架上。 赵燕用自行车推着刘春林,往卫生所走去。 21. 学校大门上贴着:“城关中学考点”的红纸,考生们陆续走进学校大门。田老师站在门边张望着。 刘春林在赵燕和刘雅珍的陪同下来到考场。 田老师看见了刘春林,快步迎上去:“春林,开始进场了,你是第几考场?” 刘春林拿出准考证:“第七考场。” 田老师:“是在楼上,你跟我来!” 赵燕:“春林,别紧张,细心点!” 雅珍:“哥,祝你成功!” 刘春林向她们点着头,就跟着田老师走进教学楼。 太阳升上了头顶。考场外站满了焦急等待的考生家长、亲友,赵燕和刘雅珍坐在学校门外的一棵大榕树下。 22. 县教委门前的告示栏上张贴着几张大红纸,左侧第一张红纸的抬头写着“春州县197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考成绩表”接下来就是毛笔小楷写的密密麻麻的考生名字和考试分数。 告示栏前站满了来看分数的考生。人头攒动,嗡嗡嚷嚷。 刘春林兴致勃勃地走过来,他站在人群外,翘首在成绩表上寻找自己的名字。在理科类考生名单的第一排写着:刘春林580分。 刘春林拍着手掌,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:“我上线啦!……” 他兴奋地快速往回走。 23. 刘春林兴奋地来到田老师的家,他一进门就说:“田老师,我上线啦!” 田老师高兴地说:“是呵,你还是全县理科类考生的第一名,我正要去向你表示祝贺哩!” 刘春林接过田老师递来的茶杯:“田老师,应该是我向您表示感谢,如果不是你的鼓励,我还不知是个啥样子!” 田老师严肃地说:“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,不过这只是第一步,以后的路还长着呢!” 刘春林若有所思的点着头。
|